联系电话:

13911184566

01082435837

产品中心

大安全工程
智慧数字中国
人工智能技术
综合治理技术
  • 电话:

    010-82435837

  • QQ:

    778576820

  • 地址:

    北京市房山区岗南路东1巷6号北京石化新材料科技产业基地C座C302

行业新闻 &

 Industry news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新闻

人工智能场景升级 10家央企立足AI抢先布局战略性新兴产业

——发表日期:2023-07-27 来源:科技日报


 一场代表企业最高水平的人工智能场景大战正在升级。在这个充满创新与变革的时代,人工智能(AI)已经成为各个行业竞争的关键技术。当前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很多企业面临着业绩下滑的压力,这使得这些企业不得不采取一些措施来改善业绩,例如加快人工智能布局、提升信息化水平、加强数字化管理、优化产品结构、降低生产成本,等等。

人工智能是一种能够模拟和超越人类智能的技术,可以应用于现实生活中的各种场景。人工智能技术包括自然语言处理、机器学习、深度学习、计算机视觉、机器人技术、智能推荐、智能化的医疗保健、智能化的城市管理、智能游戏开发等诸多领域,在智能客服、金融风控、广告推荐、用户画像、自动驾驶、智能导航、电子商务、病例诊断、医学影像分析、城市规划、交通管理等国计民生领域得到进一步应用和发展。使用人工智能技术能够提高效率、降低成本、提升质量、改善用户体验,成为企业和政府部门推进数字化转型和智能化改造的重要工具和手段。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场景的不断扩展,人工智能的应用前景将更加广阔和美好。

为了引领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抢占人工智能市场机遇,7月24日,国务院国资委部署专项行动开始。聚焦人工智能、新一代移动通信等15个重点产业领域方向,推动中央企业加快布局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国务院国资委有关负责人表示,国资委将立足国资央企特色,充分发挥连接宏观经济和微观经营主体的独特优势,拿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国资央企解决方案”。中央企业要全力以赴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在科学论证基础上尽快形成体系化布局,坚持长期主义、稳定投入,边发展、边突破、边布局,强化与产业链上各类所有制企业协同合作,加大重大投资、产业并购、技术研发、标准制定等,抓紧打造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和产业领军企业。

事实上,在国资委推进央企进军人工智能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之前,部分央企已经提前行动,在AI生态领域开始圈地,拉锯战正在升级。其中包括中国电信集团积极构建人工智能产业场景、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发布《人工智能发展计划》、中国核工业集团建设人工智能“智慧工地”、中国航天科工集团构建人工智能创新平台、中国商飞公司成立人工智能创新中心、中国船舶集团研发首艘智能游艇、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建设人工智能“勘探开发梦想云”平台、国家电网发布“人工智能专项发展规划”、中国医药集团(国药控股)上线人工智能数字机器人平台、中国中车集团推出智能动车组技术平台。

中国电信积极构建人工智能产业场景
作为人工智能底座建造者的中国电信如今正积极构建AI产业闭环。其中包括虚拟数字人、元宇宙、AI大模型等。数字人“浅然”刚满足了大家对时尚音乐才女的幻想,另一位数字人“霄逸”就已成功应用于天翼数字科技生态大会等场景。在2023宁夏体育产业展暨银川马拉松博览会上的中国电信元宇宙展区里,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元宇宙三元素“人、货、场”于一体的虚拟空间,其基于“天翼云”智能算力和实时渲染平台,为体育产业数字化发展提质增效。另外,中国电信在2023云生态大会上透露了自研大模型的最新进展,天翼云正在自主研发预训练大模型,目前已经进入内部测试阶段,将在适当的时候面向市场发布。
持续推动人工智能产业创新。近年来,中国电信加大AI领域的资源和人力投入,其一,自主研发AI核心算法100+、AI场景算法10000+,搭建了全球首款以云网融合为基础底座,拥有“全网、区域、边、端”四级算力的星河AI平台;其二,应充分匹配人工智能应用场景的市场化需求。对此,中国电信从2021年起就成立众多专业公司,重点布局“云大物智安”,推动云计算、安全、交通、量子、医疗健康等众多领域创新业务发展;其三,保持开放合作,充分激发创新潜能。除坚持自主研发以外,在人工智能和大数据产业领域,中国电信也在不断开放生态合作,聚合产学研多方力量。例如,在连续两年的数字中国建设峰会·云生态大会的分论坛设置上,都有中国电信“合作论坛”的身影,其中,AI产业的创新合作也一直是热议的话题。总之,推动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必须加大创新维度,在扩大“朋友圈”的同时,中国电信更不忘设计出匹配市场需求的产品。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发布《人工智能发展计划》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发布《人工智能发展计划》,提出到2035年,航天设备智能水平达到世界级,智能产业和智能机构处于国内先进水平。为了加快航空智能的发展,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制定了人工智能的发展“三步走”的时间表。
“三步走”的时间表:第一步到2020年.构建空间人工智能技术体系,突破一些核心关键技术,实现空间设备的初步应用,在智能机构建设和智能产业初步布局方面取得初步成果;第二步到2025年,航天装备智能化,水平进入世界先进行列。重点技术取得重大突破,实现新型航天设备智能集成应用,智能产业初具规模;第三步到2035年,航天装备智能化水平位居世界前列。全面突破共同关键技术,全面建设智能医院,实现高度智能的研发、制造、维护保障和综合管理,智能产业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领导表示,在“三步走”基础上,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将继续推进航空航天智能的发展,加快人工智能技术的综合应用,促进航空航天产业的智能升级,实现新老增长驱动力的转型,全力支持集团公司“双一流”建设,为建设航天强国提供强大动力。在“航天+人工智能”的计划落实,勾勒出四大发展体系。
三步走!2035年达到世界一流的航天装备智能化水平。
中国核工业集团建设人工智能“智慧工地”
以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正在催生建造行业的革命,尤其对核工业来讲是巨大的改革机遇,但也面临着较大的技术转型挑战。以往的核工业建造过程呈现的还是劳动密集型的生产模式,建造过程多是碎片化、粗放式的管理方式,这都会带来一系列的问题和痛点,如:建造过程资源浪费大、劳动生产效率较低、信息沟通不顺畅、业务处理不及时等。核电工程建设数字化转型迫在眉睫。
为应对这些问题,更为主动拥抱发展机遇,中核集团多个在建核电项目实施了智慧工地建设,其中,徐大堡核电3、4号机组于2021年被中核集团选定为智慧工地统建试点项目。
智慧工地管理平台依托现场搭建的无线网络以及随处可见的摄像头和无人机从不同高度、不同角度对现场进行的航拍,实现了对重点区域、重点环节全面监控,项目管理人员就可以通过项目指挥中心大屏和手机移动端,实时、全面地掌控现场施工情况。
智慧工地不仅“长了眼睛”还“长了脑子”,徐大堡核电项目将AI智能分析技术应用于核电建设中,可自动识别未佩戴安全帽和安全带、未正确穿戴工装、抽烟等情况。同时,在核电建设现场周界位置、重要区域布设的监控摄像头实时分析检测周界入侵和越线,当施工人员有违规行为时,前端探测器立即发出报警信号到工程指挥中心,并在后端留存影像信息。变违规事件被动查看为主动上报,及时发现工程施工问题,提高管理效率,确保施工过程始终处于有效管控状态。
中核集团贯彻落实国家战略部署,紧密围绕总体发展战略目标,推进“数字核工业”建设,积极探索一条数字技术与核工业全产业链融合发展的道路,如今的智慧工地只是其中的一小步。未来,中核集团将不断完善智慧工地的建设,朝更安全、更高效、更降本的方向不断努力,智慧的路上没有尽头。
中国航天科工集团构建人工智能创新平台
中国航天科工集团智能科技研究院构建人工智能领域开放协同创新平台,推动科技链创新链产业链价值链深度融合。航天智能院将充分融合市场需求、集成创新、组织平台的优势,以“强核心、强共建、强协同、强支撑”为核心理念,连接好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优势高校和集团公司装备研制单位,强化与各类创新主体有机衔接和紧密配合,通过构建创新联合体、组建创新联盟等有效协作机制,构建从基础原创、关键核心技术突破到产业化应用较为完整的产学研链条,推动科技链、创新链与产业链、价值链深度融合,形成示范性应用转化,努力打通从科技强到企业强、产业强、经济强的通道。
中国航天科工集团智能科技研究院构筑科技创新人才高地。建立人工智能领域“高精尖缺”目标人才库,通过市场化机制柔性精准吸引创新人才,有针对性、有差异化地引进和培养领军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和卓越工程师,致力于打造一批具有良好科学素养、能够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多元化人才队伍。建立适应颠覆性前沿技术创新的特色岗位体系,将创新能力作为关键岗位任职条件,建立具有市场竞争优势的关键核心人才薪酬激励政策,构建充分体现知识、技术等创新要素价值的收益分配机制,推动薪酬分配向作出突出贡献的人才倾斜,对承担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任务的科技领军人才实行薪酬“一人一策”,形成高端人才引得进、留得住、用得好的局面。
中国商飞公司成立人工智能创新中心
2018年10月28日,中国商飞公司人工智能创新中心在北研中心揭牌成立,以进一步推动人工智能技术在国产商用飞机领域的深度应用,加强公司人工智能技术创新应用能力建设。中国工程院院士、公司副总经理吴光辉出席揭牌活动。
吴光辉表示,成立人工智能创新中心,是中国商飞公司在新阶段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现重要技术跨越式发展的重要举措,是推进人工智能技术研究及应用专业能力建设的一个里程碑,是中国智能商用飞机的出发点。人工智能创新中心要捕获人工智能与商用飞机技术的结合点,尽快形成一批人工智能应用示范,做好人工智能应用技术研究和成果转化工作,逐步构建关键共性技术体系,打造商用飞机人工智能创新平台。
人工智能创新中心是中国商飞公司人工智能技术研究、应用推广和能力建设的责任主体,是人工智能技术应用规划和能力建设管理职能的延伸机构,将协助公司统筹开展国产商用飞机人工智能技术应用规划、共性能力建设、先导项目实施、交流合作等工作。
中国船舶集团研发首艘智能游艇
中国船舶集团上海船舶研究设计院从2022年开始研制的中国首艘自主航行智能游艇“智艇1”,初步计划在今年下半年进行发布,该游艇具备智能航行、智能安防、智能舱室以及智能运维4个功能。其中,核心的智能航行方面,有自主靠离泊、自主航行、定点定速巡航、一键返港、新手模式五个应用场景的功能。下一波人工智能技术可能会应用到船舶领域三个方面。一个是如何深化智能水平和智能等级;第二是如何把人工智能里最前沿的技术跟航运、船舶的功能进行结合;第三是无论是航运智能系统还是船舶的智能系统,系统本身的可靠性和安全性能力的测试,是非常重要的发展方向。
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科技部专务王玮表示,人工智能技术的广泛应用让智能船舶进一步成为现实。中国船舶集团一直坚持科技创新,致力于推动船舶转型升级,并积极发展跨学科的融合智能,以更好地适应未来行业市场的需求,为全球客户提供更加安全、高效、环保的解决方案。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建设人工智能“勘探开发梦想云”平台
大数据以及新兴的人工智能、物联网、云计算等信息技术发展和应用逐步成熟,特别是基于人工智能的物探和测井智能解释、智能油藏描述、数字孪生钻井、智能压裂等技术的实践应用,将彻底颠覆传统的石油工业工作模式。
近年来,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将新一代信息技术融入油气产业链的产品、服务和流程中,启动实施智能油气田等试点建设,“勘探开发梦想云”平台实现60余年勘探开发数据的共享应用,数字化、智能化支撑并推动主营业务发展见到新成效。中国石油华北油田采油一厂输油作业区任一联合站应用AR全景鹰眼系统进行轮巡。与通用行业相比,油气领域的人工智能应用落地案例少、起步晚,部分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没有形成完备的理论技术体系。智能化油气藏的核心任务在于回答3个问题:油藏长什么样?会变成什么样?该怎么做最好?这需要更精确的地质模型、更精准的智能预测、更合理的开发决策。人工智能技术将持续助力油气企业实现自动化生产,降低人工成本和人为误操作风险,提高设备的可靠性和可用性,监测预警设备故障,减少维护成本和生产停滞时间,同时提高生产效率和安全性,实现从勘探、开发再到生产的油气田全生命周期的管理和优化。未来,基于数字孪生油气藏构建的油气开发业务新模式,将带来油气田开发领域一场新的技术革命。
国家电网发布“人工智能专项发展规划”
2017年10月,国家电网公司发布“人工智能专项发展规划”,不断加强对电力人工智能技术的研究探索。国家电网公司把握发展机遇,全面开展电力人工智能技术科研攻关,于2018年建立了国家电网公司电力系统人工智能联合实验室,充分发挥大数据、先进计算与人工智能在电网领域的应用价值,结合人工智能基础支撑能力与电网业务场景应用成效,促进电网智能化发展。同时,建成了国家电网公司人工智能“两库一平台”总部级训练平台,在输电线路缺陷识别技术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电力人工智能科技成果落地应用。国网福建电力在1000千伏特高压榕城变电站开展“地空一体化”多维智能巡检。2010年起,直升机、无人机和可视化监拍装置逐步规模化应用,成为输电线路巡检人员的“千里眼”。这些巡检装置跨过江河、翻越群山,实时带回输电线路状况,随之产生海量图片。2018年,仅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就配置了600架无人机开展线路巡检,年产生120万张图片。
“以往对线路巡检图像查缺,班组员工要一张张地人工检查,特别是在查看一些小金具时,需要不停放大缩小图像来详细检查,并手动标注缺陷框,不但耗时,有时还会遗漏。查缺两小时大概审核一百张左右,最终还要人工统计缺陷信息形成报表。”福建电力科学研究院无人机巡检图像智能识别工程师王仁书介绍了过去依靠人工分析输电线路巡检图像的弊端。
2016年初,国家电网公司组织开展了人工智能图像识别技术在输电线路巡检图像智能分析领域的技术攻关,实现海量数据的高效、精准分析;同时,研发了面向输变电的人工智能云服务平台,并将输电线路巡检图像智能分析以云服务的形式面向公司内网用户开放,实现人工智能快速、高效服务一线班组。2019年12月31日~2020年9月30日,全国已有25个省级电力公司访问使用了输电线路巡检图像智能分析云服务系统,建立账号600余个,通过该系统累计处理线路本体和通道山火相关图像740余万张。
中国医药集团(国药控股)上线人工智能数字机器人能力中心平台
2019年,国药控股开始探索数字机器人技术,多家子公司共计做了两百多个业务流程的落地试点,存在业务场景分散、机器人资源无法共享、业务流程不统一等问题。为了解决前期试点中的一些问题,打通资源共享、统一优化业务流程,实现运营与业务深度融合的数字化,国药控股于2022年携手华为数字机器人团队以及华为合作伙伴,围绕客户、数据、业务等重点要素,梳理业务流程,规划并建设了国内医药行业首个数字机器人能力中心平台。可满足集团上千家分子公司的自动化应用需求。该平台上线后,国药控股全级次公司可共用通用场景业务流程,统一集约化共享数字机器人资源。此外,国药控股数字机器人能力中心可全面支撑集团共性化场景及分子公司的个性化场景,共性场景流程由总部统一构建,所有分子公司均可使用;个性化场景流程由分子公司个性化定制,共享总部机器人能力资源。
人机交互系统上线。国药控股利用华为ADC低代码系统,开发了“人机协作”的人机交互系统。该系统结合国药控股的即时消息系统——国控企微,利用低代码技术帮助快速打通“机器人管理平台——机器人资源——业务流程——组织权限——企业微信”,使得机器人与国控企微深度融合,实现员工可通过企微手机端或PC端与机器人进行交互,使得“人机协作”操作非常便利,高效支撑机器人应用。国药控股数字机器人能力中心上线后,所上线的机器人业务场景效率最高可提升25倍,平均提升效率10倍以上,有效释放数字动能。另外基于人机交互平台,将数字机器人与国控企微深度融合,简化了业务人员使用机器人的流程,提升了“人机协作”的体验。高质量发展是我国对产业经济的指导方向,数字化转型是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提质增效的重要路径,数字机器人作为国药集团数字化转型的驱动因子之一,必然在不断探索实践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中国中车推出智能动车组技术平台
2022年9月21日,在德国柏林国际轨道交通技术展览会上,中国中车面向全球发布了智能动车组技术平台,并且展出了中车智能动车组多媒体交互系统,来自世界各地的观众沉浸式体验了中国高端动车组的魅力。
由中车长客股份公司研制的京张智能动车组在世界上首次实现时速350公里的自动驾驶。动车组通过综合运用车载传感器、雷达、天线等设备对地理位置、车辆状态等信息进行采集与处理,从而实现算法预设和决策判断。列车自动驾驶精度在2km/h以内,停车精度在0.5m以内,可实现自动发车、自动运行、自动停车等功能,减轻司机40%的工作强度,大幅提升运行效率。
旅客对于列车最直观的体验无疑是车上的服务系统。智能动车组的客室内,灯光、温度甚至是列车通过隧道时的压力波都可以根据外部环境智能调节,为旅客提供视觉、听觉、嗅觉、触觉等全方位的感官享受。同时,列车还提供旅客信息交互系统、智能点餐、在线支付,以及5G覆盖的Wi-Fi等智能服务,为用户拓展无限的信息化服务空间。
智能动车组平台结合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和5G通信等先进技术,搭建了故障预测与健康管理系统。全车搭载超过1200个传感器,监控点达2718项,构建由车载设备、车地数据传输、地面系统组成的一体化安全监测系统,并通过大数据交互与共享,实现关键零部件状态智能评估、故障诊断及预警报警等,为列车的运营维护提供决策建议。
绿色环保是智能动车组平台的重要设计理念。智能动车组运行阻力降低10%,重量减轻约20吨,综合能耗降低约8%,一列车每年节约的用电量可供730个家庭使用一年。同时,动车组内装材料可回收率达75%,可降解材料占50%以上,节水率超过10%,每天运营都可以节水260升。

以中国中车智能动车组技术为平台,时速350公里智能动车组、智能城际动车组、智能高寒动车组等系列化产品相继研制成功,已有40列智能动车组运行在全国主要干线铁路上,辐射主要经济圈。以“更高速、更安全、更智能、更环保、更节能、更经济、更舒适”为目标,未来中车智能动车组平台将进一步推动最新科技与轨道交通融合,赋能轨道交通智能化发展,让人类的出行更加幸福美好。(注:本文由全国高校人工智能与大数据创新联盟独家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